国产五级黄色电影a,亚洲精品在线观看污污污污,国产区精品中文字幕,高清无码在线精品

歡迎訪問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歡迎,請登錄 傳真:0635-8336665 24H電話:0635-8681234

光岳樓導游詞

作者:Mr.LiuStu  來源:劉寶平工作室  發布時間:2021-02-03

劉老師課堂



光岳樓講解詞


   大家好!我是您的導游員「聊聊」,我們面前的這座高大宏偉的樓閣就是著名的光岳樓。 


   光岳樓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它建于明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年),距今已經有631年的歷史了。光岳樓據于聊城古城的正中心,在當時建造這個樓閣的主要作用是:“嚴更漏,窺敵望遠,報時報警”的軍事作用。樓閣體現了宋元建筑到明清建筑的一種過渡,在中國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在1988年的時候就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光岳樓占地面積1236平方米,外觀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過街式樓閣,有東、西、南、北四個拱門,四門相通,券上方砌門額,南曰“文明”,北曰“武定”,西曰“興禮”,東曰“太平”。從建筑結構上說它與同時修建的西安的鐘鼓樓相同,都是由墩臺和主樓兩部分組成,我們看到的用磚石砌成的高9米的(準確的說是9.38米)就是墩臺,主樓位于墩臺之上,高度為24米,整個樓閣的通高和底邊長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國古代九為陽數之極,寓意著它的高度是不可超越的。631年來,光岳樓一直是聊城古城區最高大最雄偉的建筑。 


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等樓參觀。(登樓伊始)     


因為這個樓閣在當時建造它是軍事作用,所以上下通道只有這一個,樓梯比較陡滑,大家在登樓的時候都注意腳下。 


   在敞軒內檐下我們可以看到一塊木制的匾額“共登青云梯”,它是原書法協會主席啟功先生所題。 (乾隆御碑前) 


   在我們面前的這塊石碑就是乾隆的御制詩章碑。乾隆皇帝曾經九過東昌(5次東巡,6次南巡,9次通過京杭大運河路過這里),六次登樓,在樓上即興做詩13首,這塊碑上就完整的鐫刻了5首。碑面兩首,碑陰兩首,碑側還有一首。 


   細心的可能已經發現,這塊碑的中間有斷接的痕跡,文革期間曾被拉倒毀壞過,史料記載,這里有兩塊乾隆的御制石碑,在文革后只恢復起一塊,另一塊已經對不起來了。 


   我們這塊石碑有它獨特的文物價值。這主要體現在兩點上,我們著重來看一下碑側這首詩。首先我們看它的字體,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皇帝,在他一生當中寫詩就達到了一萬多首,他在各個景點留下來的字也是相當的多,但乾隆皇帝在其他地方留下來的字多為行草或者是小楷字體,您看這首詩,它是行楷字體,這種字體是不多見的,所以比較珍貴,這是其一。第二點,這首詩是乾隆55年皇帝80高齡的時候最后一次登樓所題,乾隆皇帝80歲寫的詩相當少,所以,這首詩就相當的有意義了,我們看他的字寫的剛勁有力,圓潤流暢,由此可見我們這位皇帝的書法功底是非常渾厚的。如果大家對書法感興趣的話,一會可以仔細的揣摩一下。 現在大家隨我這邊請。(一樓東門) 


   在一樓東門的門楣之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塊木制的匾額,這塊匾非常的有意思,您看一下右手邊第一個字,非常象我們現在所寫的東西南北的“東”字,但是這塊匾額是清朝時期所題,在清朝時期并沒有“東”字的簡寫,“東”呢應該是第三個字,這個字就是我們東岳泰山的“泰”字,“泰岱東來做翠屏”,意思就是說:巍巍的泰山也不過是光岳樓東面一座翠綠的屏障。作者用非常夸張的手法,來形容這個樓閣是非常的高大和宏偉的,它的作者就是清朝著名的詩人施閏章。施閏章字尚白,號愚山,安徽宣城人,當時官居山東的學政,他有個學生非常給他露臉,就是《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施閏章就是蒲松齡的老師。施閏章在做山東學政期間曾經斷過聊城一個非常有名案件—— 胭脂案,后被他的學生蒲松齡載入《聊齋志異》當中,就是我們的看到胭脂姑娘的故事(在我們湖心島的望岳亭重檐就繪有胭脂姑娘的故事,故此島也叫胭脂島)(一樓室內,古城模型邊) 請大家到室內來。 


   在我們一樓的大廳,首先看到的就是我們聊城古城的模型圖。它是根據清朝嘉慶年間《東昌府志》的《東昌府城圖》制作的。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聊城古城的邊界是非常的方正,邊長是一公里,面積就是一平方公里。據于古城正中心的這個高大的樓閣就是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光岳樓。它是四條主干道的交叉路口,這四條主干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呈十字形,其它大街小巷垂直交叉。從整體來看我們的古聊城就象是一個大的棋盤,跟古城西安有幾分相似,都是棋盤式方格網狀構架。


   聊城自古便被譽為:“能陷不失的鳳凰之城”,就是說在當時我們聊城的防御體系是非常的完備的,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聊城的防御體系。首先我們看到就是古城墻,您看在四個角各有一個望敵樓,每隔一處有一個角樓,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門外面的方塊叫做“甕城”,有個成語叫“甕中捉鱉”指的就是我們的甕城了。聊城的甕城跟其它地方的甕城有所不同,它的門都是扭頭門,這在當時更增加了它的防御性。甕城外高禿的部分為護城堤,中間的為吊橋,繞城一周的藍色地帶就是當時寬三丈,深兩丈的護城河,防御體系是非常的完備。


   這種規模便是明朝建立初年駐守在我們東昌衛的首御指揮僉使陳鏞所建。聊城原為宋元所遺留的土城,陳鏞認為這種土城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的軍事需要了,為了跟元軍殘余部隊作戰,他便上書皇帝,由原來的蘇綠國,也就是現在菲律賓國家運來了一批進貢的楠木來建造聊城古老的城墻,然后他又用建造城墻所剩余的木料和磚石,在城的正中心建造了這樣一座具有軍事作用的樓閣就是光岳樓,所以建樓之初被人們稱為“余木樓”。又名鼓樓。


   現在大家再順著我手的方向往上看,在上方有一個神龕,龕里供奉了一尊神像,他就是木匠的祖師爺魯班。(在聊城關于這座樓閣的建造有很多傳說,最流行的一個說法就是魯班設計建造的。傳說當年陳鏞下令建造一座樓的時候,工匠們老是拿不出方案,這時東昌府來了一位白發飄飄的老道,他左手拿著一把沒柄的斧頭,右手里托著一座小樓的模型,這個小樓模型的高是九寸九。一位老木匠看到后請求老道留下了小樓模型。然后他們照此模型擴大了100倍開始造樓。工程進行的很順利,樓蓋好了卻遇到了一個新問題,原來樓上的木頭老是活動,現加楔子急既來不及,也不易楔了。這時,老道又來了,他一聲不吭的砍了一大堆木楔子,然后用手一指,楔子全都飛上卯里,一個不多,一個不少,高樓馬上穩固了。老道又圍樓轉了三圈,木匠們也跟著轉,轉著轉著就看出了門道,此樓還有點向西北傾斜,但見老道最后在西北角把他的銹斧頭塞進樓基條石下,人們瞇眼一瞧,樓身還真正過來了,木匠們知道遇到了神仙,趕忙跪地叩拜,等他們抬起頭來,已不見老道身影,人們知道老道是神人,魯班顯圣了,于是,樓建成后,人們就把魯班的像塑在這里。)


   “巧奪天工”四個大字便是末代皇帝的弟弟溥杰1988年為慶賀光岳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題寫的。這四個字發出了對光岳樓的驚嘆!


   神龕兩側可以看到一副紅色楹聯,上聯是:“泰山東峙,黃河西臨,月色濤聲,憑欄把酒無限好。”下聯是“層臺射書(魯仲連射書喻燕將),微鄉(殷紂王時期,封其兄啟于此,稱微子國)明志,人杰地靈,登樓懷古有余馨。”上聯寫景,描繪了聊城的地理位置,下聯寫人,說聊城自古人杰地靈,而登上這座樓,就可以讓我們想起古人創下的偉大業績。這是一副人景合一的對聯,是1933年聊城縣縣長孫桐峰所制,1992年10月由山東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家蔣維松先生重新書寫的。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樓閣的主要構件。這個樓閣全部都是卯榫搭扣的木制樓閣,在它的主框架結構中,沒有用過一顆釘子。我現在手扶的這根兩邊有紅色抱柱的木柱一共有32根,我們在屋里可以數到12根,另外有20根是砌于磚墻之內的。樓閣是框架結構的樓閣,墻倒樓不倒,磚墻只是起到了擋風避雨的作用,起主要支撐作用的就是這32根木柱,這種木柱我們現在叫金柱,因為它非常的高大,當地人也叫它通天柱,它的高度是11.58米,從一樓一直通到三樓,它是一整根的木柱,中間沒有斷接的。這種木柱便是由原來的蘇綠國也就是現在的菲律賓國家由海運經京杭大運河運到我們聊城來的,它是一批貢木,當時是用進貢的木料來建造聊城古老的城墻,可以看出,在當時聊城的軍事地位是非常的重要的。


   隨著明王朝統治的鞏固,此樓軍事功用很快被遺忘,但光岳樓卻以她雄偉高大而名揚天下。現在就請大家隨我登樓參觀。


   因為樓閣是木制樓閣,為了防火,樓上沒有電,樓梯是比較黑的,所以大家在登樓的時候都注意腳下。(二樓,攝影展聊城俯瞰圖前)


   剛才我們已經看了聊城的古城模型圖,現在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副圖片,它是2002年10月所航拍的聊城的俯瞰圖。從這副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聊城古城保留的非常完整,邊界非常的方正,邊長一公里,面積就是一平方公里。位于古城正中心的就是光岳樓,四條主干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東、西、南、北四座關橋就是當時東、西、南、北四座吊橋的原址部位,繞城一周的藍色地帶就是當時的那條護城河,但是現在經過幾百年的開鑿,已經形成了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的東昌湖,它是北方最大的人工湖,和杭州的西湖相當,它的儲水量是1.5億立方米,主要引用就是黃河水。從這副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我們聊城這種獨特的城市格局: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河一體。一會我們便可以在四樓非常直觀的看到這種景觀。只是有一點比較遺憾,您看一下,這面是西面,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西面的湖面是最窄的,這一部分水面已經讓房屋給擋住了,我們看不到了,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西關橋,它就是當時西吊橋的原址部位。下面我們到乾隆行宮。(乾隆行宮內)


   乾隆行宮是乾隆皇帝當年題詩和休息的地方。據《南巡盛典》記載,光岳樓為乾隆36行宮之一。


   在行宮之內,我們可以看到墻壁之上有一副圖,它就是《南巡盛典圖.東昌段》,乾隆皇帝南巡之時帶了隨行的畫師,畫師用筆把沿途的景色描繪下來,集結成集后,有一部分便稱為《南巡盛典圖》,它就是其中的《東昌段》,再現了清朝時期聊城的部分景色.我們看一下,最高的樓閣掩藏不住的就是我們的光岳樓,往下是古老的城墻,再往下這條河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京杭大運河.這條河是元至元26年所開鑿的會通河的一段.運河給聊城帶來四百多年的繁榮史,特別是明永樂十三年,海禁,這條河就成了連通南北的唯一的一條水路通道,因此在當時聊城是非常的繁華,被譽為“漕挽之襟喉,天都之肘腋”,也有“江北一都會”的美譽。旁邊的塔就是聊城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北宋年間的鐵塔,據今已經有一千所年的歷史了。


   在乾隆行宮之內我們再抬頭往上看,由二樓我們就可以直接看到三、四樓的景致,這叫做“空井”,它是宋元的一種建筑風格。空井是用來通風、采光的,而在當時建造這個樓閣的時候,這個地方實際上是一個上料口。整座樓都是用木頭構建,用料很大,別的地方運很困難,所以通過這個地方用繩子把木料拉運上去,然后進行上層的建筑。


   再往上看,我們就可以看到四樓的屋頂,一個非常漂亮的屋頂。是用木頭依次雕刻而出的一朵碩大的蓮花,周圍是荷花、菏葉和蓮子來襯托。它的學名叫‘藻井“,也叫“蓮花井”,古人把蓮花雕刻在屋頂之上有自己很深的用意,樓閣是木制樓閣,最怕的就是火,當時古人已經有了防火的意識,但是他們沒有措施,因此便把水中的吉祥物雕刻在屋頂之上,起一個警示的作用,提醒自己一定要防火。你看這朵蓮花,它是倒置在屋頂之上的,蓮都是生長在水中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屋頂便是水座的,“天水克地火”,古人巧妙的利用這種五行相克的原理,是希望這朵蓮花可以鎮住這個樓閣,給這個樓閣帶來一片祥和。


   現在我們到三樓參觀。


   走到這大家可以發現,我們的樓梯是越來越陡,越來越窄,因為當時是軍事功用,這樣易守難攻,便于防御。   


(三樓上)


   三樓是一個結構暗層,光線非常暗。它是一個過渡層,在這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剛才在一樓的時候我給大家講過,我們這個樓閣是由32根高大的木柱起了主要的支撐作用,現在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這32根木柱的頂端。(在梁枋下面)。這就是其中的一根,11.58米的高度就此終結。在它的上端周圍都是一些木頭的梁枋,是用圈梁的形式把內外兩漕圈起來,我們看到只是它最里面的一部分,外面還有一漕,中間有一定距離,在梁枋上方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笨重的類似龍頭一樣的構件,它叫做斗拱,這些斗拱都是承重構件,它首先把下邊柱子上的壓力進行層層的向上傳遞,然后把樓上的壓力進行層層分解,這樣上下兩個方向的力達到了一個平衡。大斗拱外面檐壁之下還有200多個小斗拱,斗拱內外兩部分是連在一起的,這內外兩者之間又可以把內外的力層層的分解、傳遞,使內外兩個力達到一個平衡,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在建造這個樓閣的時候已經把力學研究的相當的透徹了。好,現在我們到四樓參觀。


(四樓上)


   四樓是我們這個樓閣的最頂層。四樓有四個嘹望口,這四個嘹望口就是當年明軍嘹望敵情的地方。由這四個嘹望口我們就可以看到聊城古城的全景。(站在南嘹望口)


   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南嘹望口,您看到的湖面就是當時的護城河,現在的東昌湖,橋就是南關橋,是在原南吊橋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來的。在前方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古建筑群,它就是清朝四大私人藏書樓閣之一的海源閣。海源閣是由當時江南河道總督聊城本地人——楊以增創建,它是江北最大的私人藏書樓,與江蘇常熟翟紹基的“鐵琴銅劍樓”、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樓”、浙江吳興陸心源的“百百(bi)宋樓”并稱為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1972年,毛澤東主席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的《楚辭集注》就是出自于海源閣藏書的影印本。


(站在西嘹望口)


   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就是西嘹望口,西面的水域是最寬闊也是最漂亮的。前面的這座橋就是西關橋,也叫東昌大橋,還有個名字叫世紀拱橋。它是二十世紀末開始建造,二十一世紀初建成,有二十一個拱洞,象征跨入二十一世紀。這座橋是目前聊城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一座橋梁,全長322米。它的護欄非常考究,全部都是采用北京房山一級漢白玉,用淺浮雕的手法雕刻了266塊《水滸》故事圖案,如果我們漫步東昌大橋一個來回,就象是看完了一整部的《水滸傳》。在西南方向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半球形的建筑,它就是我們新城的標志性建筑——水城明珠大劇場。水城明珠大劇場是根據澳大利亞悉尼歌舞劇院,由北京清華大學設計建造而成的,全國唯一一個具有開啟閉合功能的歌舞劇院,它的高度也是33米,九丈九尺,和光岳樓一樣高。里面一共有3636個新型座椅,它也是目前為止國內最大的室內單體劇場。


(站在北嘹望口)


   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是北嘹望口,北面的水域是比較窄的,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看得到水。前面的橋就是北關橋,是在原北吊橋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來的。由北面我們可以看到聊城獨特的城市格局,“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一體”,東昌湖以內的這些底矮的建筑就是古城區,湖以外的高樓大廈就是新城區。早在建國初期,為了保護聊城歷史文化遺產,在制定第一個城市規劃時,就確定了“保護舊城,開辟新區”的建筑原則,古城區內所有的建筑物的建筑高度都不能超過12米,也就是光岳樓一樓房檐的高度,因此,較完整的保留了聊城古城原有的風貌。


   近處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綠色植被比較多的方正院落,這就是范筑先紀念館。范筑先,山東館陶南彥寺人,著名民族英雄,時(1936)任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員,保安司令兼聊城縣長。他積極擁護黨的抗日主張,堅持抵制韓復榘南撤命令,并于1937年11月19日通電全國,誓死抗戰到底。1938年11月14日,日軍侵犯聊城,由于頑固分子破壞,范筑先等不及撤退,堅守城池15日,日軍攻破城池,壯烈殉國。1987年,聊城地區行政公署和聊城市政府共同在此修建了范筑先將軍殉國處紀念館。中間黑色最大的石碑就是鄧小平所題的“范筑先殉國處”,旁邊有一個小的石碑,是1947年1月解放聊城時,八路軍某政治機關為保護固有文化免于戰爭損壞,向入城部隊發布的三項命令。其中第一條就是“向范筑先烈士墓地立正,敬禮”。第二條在海源閣,“保護中國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圖書館”,第三條就在我們的東面了,“妥為保護傅斯年在北關街的住宅。”


(站在東嘹望口)


   過了東關橋就是北關街了,傅斯年紀念館在北關街的東首。


   傅斯年,字孟真,他是我國著名的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曾做過北京大學代校長,臺灣大學校長等職務。傅斯年的一生,做了許多深有影響的大事。他創辦了歷史語言研究所,主持了山東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和安陽殷墟的挖掘工作等。他是我國現代知識分子中的杰出代表,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學術大師,也是我們聊城的驕傲。


   站在這,我再給大家講一下光岳樓名字的由來。光岳樓初名為余木樓,它是建造城墻剩余的木料所建,又稱“鼓樓”明成化22年,光岳樓大修后,東昌知府揚能,因其地處東昌,將其更名為“東昌樓”,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部考功員外郎李贊路過東昌,隨東昌太守金天錫登臨此樓。李贊對這個樓閣大為贊賞。他就是站在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面向東面,隱約中就看到了泰山,據說倒退四五十年以前,在雨過天晴的時候是確實可以看到泰山的。在古時候,泰山是人們心目中的神山,因此李贊在他的《題光岳樓詩序》中這樣說道:“因嘆斯樓,天下所無,雖黃鶴、岳陽亦當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無名稱,不亦屈乎?乃與天錫評,命之曰:光岳樓,取其近魯有光于岱岳也。”意思就是說這個樓閣靠近東岳的泰山,是受泰山神光的庇佑,所以取名光岳,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說這個樓閣確實是有泰山神靈的保佑也好,或者是說是蓮花井的警示作用也好,或者是聊城人們人為保護的好也好,這個樓閣631年來,大小火災一次都沒有發生過。631年了,它一直屹立于聊城古城正中心,見證著聊城的歷史和滄桑,它是聊城古城的標志性建筑,也是聊城歷史文化的象征。


   好了,我們光岳樓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的參觀一下,**分鐘后我們樓下集合。


光岳樓簡介


   光岳樓位于聊城古城中央,高樓凌空,巍峨壯麗,氣勢非凡,為魯西一大名勝。它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當時,東昌衛守御指揮僉事陳鏞在重修城垣時,為“嚴更漏,窺敵望遠”,利用剩余木料建造而成。故始稱“余木樓”,后亦稱“鼓樓”、“東昌樓”。 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弘治九年(1496年),考功員外郎李贊到聊城,見此樓高壯極目,天下所無,但及今百年,尚寞落無名,因與當時東昌府太守金天錫商定,命名“光岳樓”,“取其近魯有光于岱岳”。該樓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過渡的代表建筑,系我國現存明代樓閣中最大的一座。在形式上它承襲宋、元樓閣遺制,結構上繼承了唐、宋時代的傳統風格,同時和明初其他建筑也有若干相似之處,開“官式”建筑先河。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樓閣,由樓基和4層主樓組成,總高33米。樓基為磚石砌成的方形高臺,占地1236平方米,邊長34.5米,向上漸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個半圓拱門和直通主樓的50多級臺階組成。主樓為全木結構,四面斗拱飛檐,因有回廊相通。全樓有112個臺階、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樓內匾、聯、題、刻琳瑯滿目,塊塊題詠刻石精工鑲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筆“神光鐘暎”匾,乾隆帝詩刻,清狀元傅以漸、鄧鐘岳手跡,郭沫若、豐子愷匾額、楹聯至為珍貴。 


   光岳樓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它與黃鶴樓、岳陽樓并稱中國三大名樓。光岳樓位于聊城古城中心,外觀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過街式樓閣。由墩臺和主樓兩部分組成。墩臺為磚石砌成的正四棱臺,高9米,四層主樓筑于墩臺上,高24米。光岳樓的通高和底邊長者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國古代九是陽數之極,寓意它的高度不可超越。600多年來,光岳樓也一直是中國最雄偉最高大的建筑之一。 


   光岳樓是魯西名勝,眾多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路過聊城都要登樓抒懷。清朝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樓并題匾《神光鐘暎》,意為東岳之神光與光岳樓之神光交相輝映。而乾隆皇帝更是九過東昌,六次登樓,并為光岳樓題寫了匾額。據《南巡盛典》記載,光岳樓為乾隆皇帝南巡三十六行宮之一。乾隆行宮就設在光岳樓的二樓,乾隆皇帝是歷史上少有的風流才子,一生作詩一萬多首,僅在光岳樓上題詩達十三首。碑文字跡圓潤流暢,有較高的書法造詣。 


   光岳樓上其它附屬文物也十分豐富。拾級而上,梯道盡頭,一抹藍天,敞軒內檐下懸有一匾《共登青云梯》,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杰作,此匾、此情、此景當有畫龍點睛之妙用。一樓東檐下懸有一匾《泰岱東來作翠屏》,作者是清初著名詩人施閏章。言談笑止,氣勢更為雄奇。巍巍泰岱,竟只是光岳之翠屏。

 




劉寶平工作室 · Mr.Liu Studio




Mr.Liu Studio創始人

http://www.imperiodasfraldas.com/mobile/article/list/cateid-290.html

地址
山東聊城東昌府區興華東路7號

電話
8330520
點擊電話 直接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