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藏寺坐落在福州市東門外的金雞山麓,相傳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年),是福建省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現存的地藏寺是清朝同治年間(1862一1874年)由信徒鶴山被者集資重修。清光緒年間和民國初年按照舊制進行了維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地藏寺又按原貌進行了修復,并對佛像和殿堂進行了全面修復,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今寺內主要建筑有地藏殿、大士殿、達摩祖師殿、彌勒殿、韋馱殿、伽藍殿、念佛堂、文昌宮等,布局合理,殿堂古樸,別具風格。
線路分類: [宗教旅游]
景點地點: 國內 福建省 福州市
本站推薦:
福州地藏寺
福州地藏寺坐落在福州市東門外的金雞山麓,相傳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年),是福建省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現存的地藏寺是清朝同治年間(1862一1874年)由信徒鶴山被者集資重修。清光緒年間和民國初年按照舊制進行了維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地藏寺又按原貌進行了修復,并對佛像和殿堂進行了全面修復,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今寺內主要建筑有地藏殿、大士殿、達摩祖師殿、彌勒殿、韋馱殿、伽藍殿、念佛堂、文昌宮等,布局合理,殿堂古樸,別具風格。
地藏寺位于福州市東門外金雞山下。據傳,寺始建于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原名“法林尼寺”,是福建最早的尼庵,后來尼散寺廢。唐昭宗乾寧元年(公元894年)重修。五代閩王時(公元936-945年)改建為報恩寺。現在的地藏寺只是報恩寺的一個殿宇。后經宋、元、明、清歷代修葺和擴建,規模宏偉。可惜再度遭受大火,殿毀寺廢。地藏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 晉安區琯尾街金雞山下,為福建著名古寺。地藏寺現有建筑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樓、客堂、五觀堂、念佛堂、庫房、方丈室、寮房等。 1983年,地藏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編輯本段歷史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信徒鶴山樵者等集資將報恩寺的地藏殿重修,并定名為“古跡地藏寺”。雖然在清朝時曾勒石布告:“大清同治甲子年紳耆募捐重建地藏寺大土殿、文昌祠、齋堂、拜臺,重修前殿、兩廡山門,公禁不許租停棺柩,寺僧如有不遵,立即斥逐不袋,勒石永記。”但到了清末民初,和尚信堅、自通、秀巖等法師主持管理。除過政黨宗教生活外,寺內卻成了停住棺樞之所。當時戊戌維新變法的六君子之一——林旭,在變法失敗之后被清廷殺害,其棺運回福州,就曾停樞于此寺中。1930年間,尼姑德欽法師為“振興地藏”,率雙溪庵尼眾出資接該寺,并移棺96具葬于陳家山。在德飲法師住持下,寺廟整修一新,尼眾也達數十人,成為福建省著名的女眾叢林。
“文革”期間寺廟慘遭破壞,尼姑還俗,寺廟改作他用。1979年后,地藏寺逐漸恢復舊觀,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全國重點寺廟。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如今地藏寺經過十年的翻修,面貌煥然一新。現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樓、客堂、五觀堂、念佛堂等殿宇。整個寺廟坐東面西,金碧輝煌,雄偉壯觀。
寺內景致
殿內主要供奉地藏王菩薩及釋迦牟尼、觀音、彌勒、四大天王、韋馱等塑像,泥塑金身,造型精美。大殿內懸清光緒年間所鑄銅鐘一口,音色洪亮。寺廟院內還有古榕樹、石碑、古井,古石柱等景勝。寺后有一假山,周圍樟樹茂盛,花木叢生,清雅幽美。在一巖石上刻著清人鶴山樵者詩一首:金雞洞里白云間,圍住真山當假山,王岳匡廬常到眼,免攜杖履事登攀。從清朝末年起,這里就開辟場所供信徒停棺。
戊戌變法六君子中的林旭被殺后,就曾把棺柩停寄在寺里,僧人為之念佛超度。民國時,這里成為女眾叢林,尼德欽任住持,有尼眾數十人。1944年,尼德欽在山中創辦了火葬爐,成為福州市首創的火化場所。寺內修建了骨灰寄存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寺內曾辦起制線廠,尼姑們通過生產,實現了自養。今日的地藏寺恢復了舊觀,僧眾在這里過著晨鐘幕鼓的出家人生活。
院內小吃
“千頁糕”為選用中筋面粉制成的甜點。多層美觀,油香軟潤,入口溶化。將面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團,餳面約2個小時,加堿水再揉勻。肥膘肉切塊放入湯鍋,用旺火煮熟撈起,然后切成細肥肉丁。將面碾成薄面片,對折,一邊撒上1層肥肉丁,再撒上1層白糖,形成1層面餡,如法制作可得4層面3層餡。千頁糕一般做成8層~12層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
特色產品
漆線雕:是廈門歷史悠久獨遠銷東南亞各國。具特色的民間工藝漆線雕是以精細的漆線品.自唐代彩塑興盛經特殊的制作方法纏以來,漆線雕便被繞出各種金碧輝煌的人應用于佛像裝飾。物及動物形象,尤以民早在幾百年前漆線間傳統題材,如龍鳳、雕像就馳譽中外,麒麟、云水、纏枝蓮等為多。過去,漆線雕大都只限于木本,漆籃和戲劇道具上。近年來,已發展到裝飾在盤、瓶、爐、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青果:即橄欖,有潤喉、解毒之效。三十年代,廈門藥店懷德居以青果配上名貴中藥制成橄欖堿出售,因藥味太濃,生病的人才吃。后來顏家春蜜餞鋪把它改制成具有藥效的食品——甘草蜜餞,取名青津果,廈門人叫“青果鼓”,食后津香彌喉,止暈止吐。
清源茶餅:采用中藥材配合名茶精制而成,已有百余年歷史。它具有開胃、健脾、消食、提神、醒腦之功效。可作藥用,可當茶飲,氣味芬芳,老幼咸宜,存貯越久,品質越佳,為閩南及南洋一帶人們所珍愛。
人造花:泉州歷史上曾有制作絨扎花、紡綢花、紙花、通草花的民間工藝。近代,制花能手陳德良制作的通草花、造型逼真、色彩鮮艷,有著較高的藝術魅力。在歷次國內外展覽中,獲得高度評價,并被作為國家外交禮品饋贈國寶。現在,泉州制作工藝進一步發展,通草紙花、紡綢花、滌綸花等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享有“比鮮花更鮮花”的贊譽。
肉松:是用豬瘦肉、紅糟、白糖、醬油、熟油精制成的細絲狀食品,食之酥甜脆,油而不膩,入口自溶,鮮美可口,是福州的名特食品之一。
,素以選料珍稀、構圖嚴謹、雕工精致、絢麗奪目而著稱,為我國著名工藝美術品之一。壽山石雕至少已具有1500多年悠久歷史。美國總統尼克松和日本首相田中在任訪華時,周恩來總理曾以壽山石雕之精品——“石山之王”田黃石作為禮物贈送他們。
壽山石雕:是用產于福州市北郊壽山村的壽山石雕刻而成的工藝美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