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臺馬踏湖位于淄博市桓臺縣北部,湖區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全湖東西12公里,南北8公里,方圓96平方公里,1995年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被列為省級生態功能示范區和國家濕地保護區。相傳,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稱霸六國時,齊桓公會盟各路諸侯,聚兵列陣,平地馬踏成湖,因此得名馬踏湖。湖區風景優美,氣侯清新宜人,素有“北國江南”水鄉之美稱。
線路分類: [濕地湖河]
景點地點: 國內 山東省 淄博市
本站推薦:
桓臺馬踏湖
桓臺馬踏湖位于淄博市桓臺縣北部,湖區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全湖東西12公里,南北8公里,方圓96平方公里,1995年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被列為省級生態功能示范區和國家濕地保護區。相傳,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稱霸六國時,齊桓公會盟各路諸侯,聚兵列陣,平地馬踏成湖,因此得名馬踏湖。湖區風景優美,氣侯清新宜人,素有“北國江南”水鄉之美稱。
簡介
詳細內容
馬踏湖物產豐富,湖中產鱸、鰱、鯽、鱔、蟹等幾十種,野生鳥類有70多種,湖中蘆葦質地優良,金黃锃亮、細薄柔軟,用其編成宮燈、四屏扇等工藝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
湖里名吃質高味佳、久負盛名。金絲鴨蛋、魚龍香稻、白蓮藕曾是歷代宮廷的貢品。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食用過湖中的白蓮藕。炸荷花、蓮子羹、泥鰍丸、蒲白黃鱔湯都是上好的名菜。金絲鴨蛋成為全省優秀旅游產品。馬踏湖位于桓臺縣的北部,全湖東西12公里,南北8公里,方圓96平方公里。1995年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湖區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名勝古跡眾多,是天然的旅游勝地,素有北國江南之美稱。湖內碧水瀅瀅、河道縱橫、交織成網,蘆葦蕩、荷花塘一望無垠。乘船湖中游,楊柳參天、蒲葦夾道、曲徑通幽。每年到此瀏覽觀光的中外游客達30萬人次。外賓來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德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 傳說,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稱霸之后,在起鳳鎮會盟各國諸侯,眾諸侯也唯恐落入圈套而率大軍蜂擁而至,大批戰馬將這里踏平成湖,所以稱作“馬踏湖”,又名會城湖。千百年來,馬踏湖以她旖旎的自然景觀和神奇的人文景觀,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前來吟詩作對。宋代詩人蘇東坡曾泛舟湖上,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名篇:“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卷卻天機云錦緞,縱教匹練寫秋光。”人們選用詩中所含的“錦秋”二字來命名湖,這樣,馬踏湖又叫錦秋湖。
所有物種
馬踏湖物產豐富,湖中產鱸、鰱、鯽、鱔、蟹等幾十種,野生鳥類有70多種,湖中蘆葦質地優良,金黃锃亮、細薄柔軟,用其編成宮燈、四屏扇等工藝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湖里名吃質高味佳、久負盛名。金絲鴨蛋、魚龍香稻、白蓮藕曾是歷代宮廷的貢品。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食用過湖中的白蓮藕。炸荷花、蓮子羹、泥鰍丸、蒲白黃鱔湯都是上好的名菜。金絲鴨蛋成為山東省優秀旅游產品。
特色
馬踏湖位于淄博市桓臺縣東北部的起鳳鎮,這一帶地勢低洼,孝婦河、烏河、豬龍河在這里匯流,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湖泊。1995年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被列為省級生態功能示范區和國家濕地保護區。整個湖區碧水環繞,河道縱橫,交織成網,蘆葦蕩、荷花塘一望無垠。因為長期生活在水上,這里的村民交通勞作都靠船只來往,因此有“北國水鄉”之稱。 馬踏湖景色秀麗,特產豐富,湖中盛產鯉、鰱、鯽、鱔、蟹等幾十種,野生鳥類也有70多種。其中金絲鴨蛋、白蓮藕曾是歷代奉給宮廷的貢品。湖中產物能做出一百多種風味別具的特色小吃,如:花下白蓮藕、炸荷花、炸薄荷、炸藕合、蓮子羹、泥鰍丸子、鱗炸鯽魚、辣子鯉魚片、蒲白黃鮮湯等都是上等的名菜。
馬踏湖還有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景區內有五賢祠、水上樂園、王士禎紀念館、四世宮保坊和桓臺博物館等歷史遺跡。自古以來,馬踏胡上鵝鴨成群。金絲鴨蛋已負盛名。鵝鴨平素以湖中的蛤蜊為食,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所產鴨蛋品質好,色香味獨具特色。腌制蒸熟后,可見蛋青蛋黃相交處,有蛋黃油圈隔,似縷縷金絲絞纏,其味佳美,蛋油香而不膩,肉質砂不噎喉,金絲鴨蛋由此而得名。過去曾是皇家貢品。
景觀
詳情
馬踏湖碧水瀅瀅,2100多條渠道交織成網,四通八達。湖區27個自然村落,村村靠湖,家家連水,戶戶通船,門前搭起小橋,院后泊著小船,小橋流水人家,如詩如畫。因而,馬踏湖風景區又有“北國江南”水鄉之美稱。
湖區所在的起鳳鎮是中國小城鎮建設的樣板。寬闊的柏油路兩旁,一排排、一幢幢小樓沿街而立,其中有飛檐斗拱、雕龍畫棟的古典式建筑,更有現代化的“小洋樓”,其造型各異,各具特色。從中可領味湖區人民新的生活、新的風貌,亦可領略建筑之鄉工匠們的高超技藝。
進入馬踏湖,里面有多處站點可以乘坐小船,暢游全湖,風趣天然。北面是一片賞荷區,穿過賞荷區向西是馬踏湖書畫展館。繼續向北是馬踏湖風景區的中心景觀——五賢祠。“五賢”指的是顏蜀、魯仲連,轅固、諸葛亮、蘇東坡。五賢祠的北側是徐夜書屋和冰山遺址。聽完魯仲連的故事之后,向北是馬踏湖農家大院,這里有當地人在用最傳統的方法織布、紡線。
具體時間
進入湖區西側的一大片賞荷區,每年的七、八月份,馬踏湖荷葉連連,荷花滿塘,景色十分美麗。在賞荷區的北側是柏寢臺遺址。據史料記載,柏寢臺是齊桓公在起鳳鎮會盟各國諸侯時,建造的一座行宮,因此,又稱“桓公臺”。沿湖道一直向東是顏子釣魚臺遺址。欣賞完了古跡遺址,在農家風情區體會湖區的民俗風情,在這里可以看到魚鷹捕魚、漁民撒網捕魚、湖上放鴨等湖上風情、民俗展示。農家風情區西側是水上樂園,不僅建有秋千、翹翹板、游覽亭臺、觀賞拱橋,湖心島上還有許多風味小吃店,湖區內的各種傳統風味名吃一應俱全。
五賢祠
五賢祠位于馬踏湖青丘。清乾隆年間,青丘上始建“三賢祠”,中有魯仲連、諸葛亮、蘇東坡三賢士塑像。祠堂抱廈木柱上刻聯為“異姓三賢,臥龍謫仙天下士;數代一堂,漢相宋儒戰國才”。大門座北面南,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門聯為:“異姓結同心之侶,一堂萃三代之英”。門前有石獅一對。門東側為鐘樓,高約八米,懸吊大鐘。門西側為火池。 新中國成立時,三賢祠已廢圮。僅留《重刊續修三賢祠記》碑一幢。碑文中有:“若世遠年湮,祠宇再造,后之君子并入轅固、顏楚為五賢祠乃完善”等語。1985年,華溝村民在青丘上重修祠宇。中塑魯中連、蘇東坡、諸葛亮、顏楚、轅固五位先賢像,以示紀念。五賢祠是一組中軸對稱的四合院式仿古建筑。大門南向,東南、西南兩角分別高筑角亭。由大門向里,左右兩側為廂房,正面為祠堂,皆臺廈廊檐,古仆典雅。祠堂匾額書“五賢祠”。堂前廈柱題聯:“異姓五賢英名傳萬古;數代一堂功業垂千秋”。祠堂門柱及東西兩廂房門廈各柱也多有題詠。
祠內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架構奇妙,有歷代名人題詠,辟有馬踏湖書畫展室。五賢祠占地面積 2475 平方米,南北為 55 米,東西為 45 米,整個建筑包括大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鐘樓,鼓樓和大門等,圍繞一個庭院建造而成。格局均齊對稱,構成顯著的中軸線。環視四周,肅穆莊重,整個設計風格,顯示出繼承中有發展,遵制中有變通,借鑒中善創新,因地造型,因型取勢,因制定飾,簡繁有序,落落不俗。
柏寢臺
柏寢臺位于廣饒縣城東北12.5公里的花官鄉桓臺村南隅, 西距樂安故城4公里,為人工所筑,因其“以柏木為寢室于臺之上”而得名。據明嘉靖《山東通志》載:齊桓公曾盟諸侯于此,故稱“桓公臺”。相傳,柏寢臺最初高3丈,方圓10大畝(今40畝),臺上殿宇壯觀,臺上及周圍翠柏蒼郁。1995年4月,淄博市歷史博物館對此臺進行全方位的考古鉆探和局部清理,發現臺基東西長180米,南北寬150米,總面積2.7萬平方米,臺高8~10米,與傳說基本相符。現臺高6米,東西長160米,南北寬120米,總面積1.92萬平方米,雖經2600余年的風雨侵蝕,臺上古建筑亦不復存在,但仍雄奇偉岸,蔚為壯觀。1985年,柏寢臺被東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柏寢臺,據《漢書》顏師古注,是“以柏木為寢室于臺之上也”, 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故而得名。柏寢臺系以人工土筑而成。《史記•孝武本紀》載:“漢武帝有故銅器,問少君,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于柏寢。已而驗其刻,果齊桓公器。”據此可知,柏寢臺至遲建于齊桓公十年(前676),已有2600余年的歷史。
此臺平面近似方形,自下而上均為夯筑,每層夯土厚約16厘米,東部較矮處有48層,約8米。夯層均勻,夯面平整,夯窩呈饅頭形。從臺周圍的斷面觀察,臺南面、西面有較大面積的修筑痕跡,夯層中有較多龍山、商周和漢代的陶片,據此可以判斷,周圍可能有龍山文化遺址或商周文化遺址;另外,還在臺頂上采集到了不少戰國至漢代的筒瓦、板瓦及花紋磚等建筑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