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以苗、侗、壯、瑤、水等少數民族為主。代碼:522633。拼音:Congjiang Xian。G321國道穿境而過。全縣轄14個鄉7個鎮(其中民族鄉3個):丙妹鎮、貫洞鎮、洛香鎮、下江鎮、宰便鎮、西山鎮、停洞鎮、高增鄉、谷坪鄉、雍里鄉、慶云鄉、剛邊壯族自治鄉、加榜鄉、秀塘壯族自治鄉、斗里鄉、翠里瑤族壯族自治鄉、往洞鄉、東朗鄉、加鳩鄉、加勉鄉、光輝鄉。
線路分類: [古鎮村落]
景點地點: 國內 貴州省
本站推薦:
從江縣
從江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東接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南鄰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和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連荔波、榕江兩縣,北靠黎平縣,居都柳江中游,距省會貴陽450公里,距州府凱里252公里,距廣西柳州280公里,桂林286公里,北海港600公里。
中文名稱: 從江縣
外文名稱: Cong Jiang
所屬地區: 貴州省東南部
政府駐地: 北上新區
電話區號: 0855
郵政區碼: 557400
面 積: 3244平方千米
著名景點: 小黃村
區域概況
從江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州南部。東、南兩邊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接壤。2003年末總人口31.89萬人。主要以苗、侗、壯、瑤、水等少數民族為主。代碼:522633。拼音:Congjiang Xian。G321國道穿境而過。全縣轄14個鄉7個鎮(其中民族鄉3個):丙妹鎮、貫洞鎮、洛香鎮、下江鎮、宰便鎮、西山鎮、停洞鎮、高增鄉、谷坪鄉、雍里鄉、慶云鄉、剛邊壯族自治鄉、加榜鄉、秀塘壯族自治鄉、斗里鄉、翠里瑤族壯族自治鄉、往洞鄉、東朗鄉、加鳩鄉、加勉鄉、光輝鄉。其中294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3個社區,2225個村民小組,1031個自然村寨..現在有侗族.苗族,瑤族,漢族.水族,壯族,彝族等民族分布。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0151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丙妹鎮24200、貫洞鎮21352、洛香鎮18507、下江鎮30472、宰便鎮12239、西山鎮14712、停洞鎮22866、高增鄉14370、谷坪鄉10508、雍里鄉15367、慶云鄉10144、剛邊鄉9735、加榜鄉10420、秀塘鄉7043、斗里鄉11779、翠里鄉11799、往洞鄉16613、東朗鄉17699、加鳩鄉10384、加勉鄉8041、光輝鄉3263。從江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東接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南鄰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和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連荔波、榕江兩縣,
歷史沿革
1941年撤永從,以東北地入黎平,西南地入下江,置從江縣,以永從、下江各取一字為名。
元為福祿永從、西山大洞等處,屬思州軍民安撫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福祿永從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永樂五年(1407年)置西山陽洞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六年(1408年)增設二長官司吏目;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十二年(1414年)以福祿永從、西山陽洞二司隸黎平府;正統六年(1441年)改福祿永從、西山陽洞蠻夷長官司為永從縣,屬黎平府。清康熙二十二年(1693年)廢西山陽洞長官司;雍正十年(1732年)添設永從縣承一員,分駐丙妹,又移黎平府潭溪司吏司駐下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以貴陽府通判駐下江,改為黎平府下江通判,置下江廳。民國二年(1913年)改下江廳為下江縣,與永從縣均屬黔東道;三年(1914年)以丙妹縣承地置丙妹分縣,屬從江縣;二十四年(1935年)下江縣屬第十行政督察區;二十五年改屬第八行政督察區;同年撤丙妹分縣,并入永從縣;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永從、下江兩縣屬第二行政督察區;三十年(1941年)并永從、下江二縣為從江縣,從江之名始此。1950年屬獨山專區,1952年屬都勻專區,1956年劃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撤銷從江縣,并入榕江縣,1961年恢復從江縣。2000年,從江縣轄7個鎮、14個鄉。2003年,從江縣轄7個鎮、14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380個村委會、3個社區、6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31.8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1萬人;少數民族30.02萬人。
地形地貌
從境內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山地丘陵面積占總面積98%。屬中亞熱帶,年平均氣溫18.4攝氏度,最高極端氣溫為41.3℃,最低極端氣溫為-19℃,年均降雨量1195毫米。境內自然資源豐富。
社會事業
教育
從江縣是省政府決定在2005年實現“兩基”目標的縣份之一。2001年縣委、縣政府把“兩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兩基”工作擺在優先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根 據貴州省“兩基”驗收的各項指標要求,到2005年全縣應有在校初中生16529人,教師數增加950名,校舍66237平方米,課桌凳11758套,實驗儀器18套,圖書11758冊。而從江的實際情況與之相差很遠,任務十分艱巨。縣委、縣政府從全縣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角度出發,提出了“實現‘兩基',興從富民”的指導思想,要求各鄉鎮黨委、政府、各單位部門必須把教育作為改變從江貧困落后面貌的奠基工作來抓,把“兩基”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迎難而上。如今,從江的教育事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得到了質的飛躍,與2000年比較,校舍建筑面積增加88656m2,新增中學校7所,在校生增加4436人,學生毛入學率上升25個百分點,教師增加530人,課桌凳增加5600雙人套,實驗儀器增加13套。從江縣教育事業的超常發展,得益于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得益于人民群眾的全心身投入,我們相信從江教育事業會迎來光輝燦爛的明天。
醫療衛生
全縣有衛生醫療機構25個、 村衛生室311個、衛生技術人員475人、病床321張,農村缺醫少藥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農民 群眾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文化遺產
有被文化部命 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高增鄉小黃村,被稱為“世外桃源”的高增鄉占里村,被國家 列為重點保護文物的往洞鄉增沖鼓樓;有貫洞龍圖一望無際的十里柑園,具有神奇療效的 瑤族藥浴,四寨河游樂園,都柳江黃金旅游線,以及民族風情濃郁的花炮節、龍舟節、斗牛 節、盤王節、牯藏節、柑節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貴州省從江縣申報的“瑤族醫藥(藥浴療法)”,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項目類別,序號974。
民生建設
啟動了丙梅一村、二村、三村搬遷改造工程;新建21個有線電視基站,廣播、電視覆蓋 率達 75.0%和92.5%。新建民族一中綜合教學樓,完成民族二中、下江中學和秀塘、加榜、谷坪等 5所第二期國家貧困地區義教工程,完成5所“希望小學”工程和西山危房改造工程。適齡兒 童入學率98.0%、初中階段毛入學率43.4%。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實行農村稅改后,農民人均減負34.13元 ,減負率為50.83%。農民人均純收入1360元,增長3.4%。完成196戶、784人異地扶貧搬遷工 作,有效地解決了極貧戶生產、生活困難。縣財政撥款122萬元,解決了514名1996年前退休 的職工建房困難問題,并兌現578名1993年前退休的職工工資套改補差;拿出12萬元發放林 業系統140名退休職工邊遠地區津貼。城鄉居民生活普遍提高。
自然資源
從江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東接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南鄰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和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連荔波、榕江兩縣,北靠黎平縣,居都柳江中游,距省會貴陽450公里,距州府凱里252公里,距廣西柳州280公里,桂林286公里,北海港600公里,國土總面積3244平方公里。轄21個鄉鎮,總人口31萬人,聚居著苗、侗、漢、壯、瑤、水等民族,是個多民族的縣份。境內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山地丘陵面積占總面積98%。屬中亞熱帶,年平均氣溫18.4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195毫米。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現有林地面積310萬畝,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活立木蓄積量59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4%,是國家和貴州重點商品材建設基地之一。盛產椪柑、香豬、香菇、木耳等名特優產品及五倍子、杜仲、黃柏等貴重的中藥材,地下還蘊藏著豐富的金、銀、銅、鋅、花崗巖等礦產資源。由于交通閉塞,自然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交通條件
近幾年來,從江縣委、縣政府通過對縣情的深化認識,把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交通帶動戰略作為全縣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西進南下北上”的交通發展戰略及“一橫一縱主干線,三橫兩縱支干線與村級公路縱橫交錯”的交通發展規劃。確立了“重點放在經濟路,打通有價值的斷頭公路,改造運輸量大、標準低的原有公路,在此基礎上兼顧鄉村公路”的從江交通建設指導思想,明確效能建設遠、中、近期目標、方向、措施。真正把交通建設作為帶動從江經濟發展、改變從江落后面貌的突破口來抓。從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極改善。解放前,縣境內因無公路,各種進出物資的運輸僅靠都柳江承擔。從江縣是貴州省通車最晚的縣,直到1964年才修通黎平至從江縣城的第一條公路,填補了從江無公路的空白。1992年全縣只有公路16條,里程為416.8公里,無一條達標公路、無汽車站、無水運碼頭。1992年至1994年建成公路兩條,里程15.33公里和八洛50噸級1個泊位客貨運碼頭;1997年建成公路兩條,里程19.08公里和建成從江50噸級客貨運碼頭,建成臘俄大橋;2000年至2001年完成三級公路8.3公里,四級通鄉公路兩條,里程50.1公里,省標通鄉公路20.2公里,完成了通縣油路40公里,改造鑲邊兩條四級公路32公里;建立從江汽車站。2002年修通鄉公路5條,里程97.82公里。2003年修建通村公路205.1公里。通過30多年來的努力,公路建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至今已修建公路35條,578公里,現全縣有公路50條,里程為819.4公里,其中三級公路71公里,四級公路(含省標)323.4公里,等外路425公里,列為養護461.96公里(其中道養10公里,群養391.96公里),未列養357.44公里。通公路村有185個村,占全縣381個行政村的49 %。境內水路通航里程209公里,其中都柳江傳洞至八洛84公里;四寨河邦土至河口27公里;平正河平正至臘娥20公里;孖溫河能秋至孖溫45公里;西山河西山至平力河口8公里;擁里河至石碑河口25公里。全縣共有各類機動車3572輛,各類船舶520艘。陸上年運力:客運量92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60萬人公里;貨運量20.10萬噸、貨運周轉量151.70萬噸公里。水上年運力:客運量8.10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93.24萬人公里;貨運量2萬噸,貨運周轉量200.84萬噸公里。
經濟狀況
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4.57億元,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比上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總產值為2.74億元, 增長3.21%;第二產業0.69億元,增長41.5%;第三產業1.15億元,增長12.8%。受自然 災害影響,糧食和油菜籽分別比上年減產7.80%和6.43%,但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全 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仍達4.20億元,比上年增長5.40%。林果業、養殖業有較大發展。全年人工造林3232.4公頃,封山育林3886公頃。新建果園412公頃,改造低產果園?667.5 ?公頃。全 縣柑桔種植面積5453.3公頃,其中柑3833.3公頃。2002年總產量達3200萬千克,總產值36 00萬元。13個鄉鎮、79個村、2.1萬戶受益。木材銷售3.79萬立方米,銷售收入1353.14萬元 。新建沼氣池2897口,推行“豬——沼——果”立體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實施“香豬東移” 戰略,把西部月亮山區香豬推廣到全縣飼養,全縣21個鄉鎮,267個村2.5萬戶普遍飼養香豬 ,香豬種豬達4.2萬頭。年內出欄生豬?12.04?萬頭,比上年增長5.71%,肉類總產量1.44 萬噸,增長9.8%。年末生豬存欄?25.19?萬頭,增長?5.53%?。其中香豬存欄 8.5萬頭,占生豬存欄總頭數的三成以上。實施稻魚工程134.4公頃,水產品產量702噸。
工業總值1.2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6038萬元,比上年增長19.0%。實現工業銷 售值1.23億元,增長15.0%。全縣有工商企業395戶,其中經營單位311戶,注冊資金6638萬 元 ;有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189戶,從業人員2551人,注冊資金2679萬元,其中當年新增個 體工商戶566戶,從業人員615人,注冊資金779萬元。全縣財政總收入2960萬元,比上年增 長8.8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79元,增長4.9%;財政支出1.36億元,增長23.3%。 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招商引資簽約項目7個,協議資金3.76 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161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度增加,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光輝 、雍里、東朗、往洞、翠里五條通鄉公路建成通車,實現了鄉鄉通公路。完成了岜沙油路改 造,拉通了321國道四寨河至臘娥沿河公路。全縣公路通車里程848千米。縣城供水日增8000 噸的自來水工程建成并投入試運行。縣城南下大道二期工程和北上大道硬化工程竣工投入使用。2002年,從江縣按照“精大特活”四字方針,切實做精柑桔產業,做大香豬產業,做特旅游 產業,做活龍頭企業,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采取“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逐步走上了產 業化經營的道路,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2010年概況
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8.9億元,年均增長14.3%,比預期目標高3.3個百分點。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1.6億元,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年均增長30.4%,比預期目標高10個百分點。五年累計完成投資27.7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4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2億元,年均增長19.4%。2010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20.5億元和10.3億元,為2005年末的4.7倍和3.1倍。2010年糧食總產量達12.8萬噸,年均增長1.6%。香豬、椪柑、優質稻、蔬菜等農業產業基地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加快培育壯大礦產、小水電開發、農林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2005年的9家增加到18家,201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6.5億元,年均增長33%;工業增加值達1.7億元,年均增長21.7%。2010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5.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億元,年均增長43%。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2005年的51.7:15.9:32.4調整為34.7:28.7:36.6。扎實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6.7%。節能減排指標控制在省、州下達的指標范圍內。
社會事業發展
2010年“兩基”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基礎教育進一步加強。積極化解“普九”債務,認真落實義務教育階段經費保障政策,五年累計撥付“兩免一補”資金1.4億元。改造建設21個鄉鎮衛生院、縣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和167個村級衛生室,醫療、預防、保健、農村衛生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新建21個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和農民健身活動場地,實現電視村村通。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功舉辦五屆侗族大歌節。連續第六次榮獲“全省雙擁模范縣”、第三次“全國雙擁模范縣”稱號。從江縣被命名為“貴州長壽之鄉”,岜沙村榮獲“全國生態文明示范村”稱號。全面完成《從江縣志(1991-2008)》二輪修編并出版發行。加強安全生產管理,認真實施農村消防試點項目,積極推進農房保險試點,保險入保率達95%。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嚴打整治行動,平安創建取得較好成績。“五•五”普法通過驗收。高度重視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依法行政和政府廉政建設不斷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得到全面加強。信訪、統計、檔案、物價、氣象、科協、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國防教育、婦女、兒童、老齡、殘聯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民族風情
占里
占里村位于貴州省從江縣高增鄉,距縣城約25公里,全村現有180戶8個村民小組722人,寨子雖不大,但這里的人們卻創造了一項令世人驚訝的紀錄:解放以來人口自然增長為零,被譽為“中國人口文化第一村”。占里村坐落在深山秘林中,是一個植被良好、民族風情濃郁的美麗侗寨,村外蒼山疊翠,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門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腳-樓錯落有致,鼓樓、風雨橋歷歷在目,小河邊十幾米高的禾廊架上在秋收的季節里掛滿了金色的糯稻。走進寨子,從路兩旁的木樓縫中散發出的腌魚香伴合著糯谷香撲鼻而來,既感到新奇又覺得親切。
寨規
據當地村民介紹,占里的祖先為躲避戰亂,在1000多年前由廣西的梧州遷徙而來,他們溯都柳江而上,最后找尋到這塊風水寶地定居下來。占里人歷來團結和睦,互敬互助,他們辟山開田、創建家業,過著祥和的生活,人口由最初的5戶,很快發展到百余戶。由于人口的過快增長,能開墾的山土幾乎都被開懇盡了,和睦的大家庭開始出現爭田斗毆等現象,子孫們嘗盡了人多糧少、忍凍挨餓的苦頭。于是,占里的祖先不得不理性地思考村民未來的生存問題:長此以往,子孫將無田可耕、無地可種。據老人介紹,最先提出控制人口增長的是清朝初期一個叫吳公力的祖先,他召集全寨村民在鼓樓開會,給子孫們訂下了一條寨規:一對夫婦只允許生兩個孩子,誰多生就依寨規進行處罰,嚴重超生的,永遠逐出寨門,不得再回到這里居住。這一寨規,在占里一直沿襲了數百年,至今還未有人違反過。如今,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一和八月初一,全寨人都要聚集到鼓樓里聽寨老訓誡,并用侗歌傳唱寨規;青年男女行歌做夜時,也要被要求先唱控制人口增長的歌,確保這一習俗一代代地延續下去,傳到每一個后人心田。如今,在占里村流行著許多控制人口增長、實行計劃生育的歌詞,比如:“一棵樹上一窩雀,多一窩就挨餓”、“崽多了無田種,娶不了媳婦;女多了無銀兩,嫁不出姑娘”、“人會生崽,地不會生崽”等等,歌詞含義深刻,給人以無盡的遐想與啟迪。這一有利于全寨安泰祥和的寨規,后人代代堅守不渝,形成了占里人獨特的節育慣制,被人口專家稱為“中國人口文化第一村”。早在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就提出了人口生產要與物質生產相適應的理論,而中國西部貴州的一個普通侗寨竟然在數百年前就認識到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不可能無限發展,認識到“適度人口”的樸素道理,這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自然生命的奇跡。在這里,一對夫婦只生兩個孩子,已成為每一對育齡夫婦自覺遵守的準則,成為每一個人的共識,他們先進的人口意識、充滿哲理的樸素思想,使這里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人地均衡。這里的女性也得到了廣泛尊重,重男輕女的思想在這里幾乎蕩然無存。占里,可以說是封建和文明的結合體。
“換花草”之謎
在占里,還有一個令人費解之謎,那就是98%的家庭都做到了生育一男一女。難道這是冥冥天意?是占里人對醫學的執著探索還是純粹的巧合?這一千古之謎至今仍未得以破解。但是,占里人用祖傳的草藥和秘方來進行節育和選擇性別,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他們將這種祖傳秘方稱為“換花草”,歷代一人單傳,且傳女不傳男,據說全村只有一個80多歲的老婆婆掌握這種秘方,對外從不宣揚泄露,外人想知道這些祖傳秘方,是絕對不可能的,就是本村的男人們也不知為何物。當然,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隨著時代的進步,如今科學的上環、結扎等措施在這里也被接受。“換花草”果真如此神奇嗎?它真的能達到控制生男生女的目的嗎?難道大千世界竟然還有這種奇妙的配方?對此我們不敢妄加評定。但是,耐人深思的是,占里人近千年來對人物均衡的苦苦追求,崇尚陰陽平衡的思想,不正是現代文明社會力求達到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嗎?它也許是占里人在控制人口的漫漫長路上,經過長期探索、樸素的人口生育觀的一種物化的象征吧!
富足安康的侗寨
占里村自古以來一對夫婦只生兩個孩子,使全村的人口長期保持在零增長狀態。據統計,1951年全村總人口為720人,到2003年全村人口總數只增加了2人,為722人,很好地保持了該村的生態平衡,使他們擁有的土地、森林資源得到了最有效的保護。占里雖然地處邊遠,但撲素、先進的人口意識卻厚厚地回報了他們,這里群眾的生活可以說豐衣足食、富足安康,人均水田面積1.5畝,比全縣人均稻田面積高出一倍多,人均占有糧食大大高于全縣人均水平,家禽飼養量也居全縣前列。當其他地方陷入人口猛增的泥坑,為“天下第一難事”所困時,占里卻像“世外桃源”,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當其他村寨為解決吃飯問題推廣雜交水稻,千方百計增加產量時,占里卻仍然沿襲傳統種植糯禾,因為擁有這么多的良田,他們有選擇種植香糯的資本。所以,無論你何時到占里作客,熱情好客的村民們總是蒸好香噴噴的香糯、打上一壺壺米酒,用雞鴨和腌魚招待你。由于生活富足,這里的老人們人均壽命70多歲,90歲以上甚至百歲老人在占里很常見。占里,是鎖在深山里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原生民族生態文化中一塊不可多得的瑰寶。如今,占里不僅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而且迎來了五洲四海的游客,它已開始愈來愈受到世人的矚目。2000年8月,國家計生委科技司副司長肖紹博專程到占里進行了考察。近幾年來,中央電視臺前來拍攝了專題片《大山深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青年報》、《中國社會報》等國內多家媒體及臺灣《漢聲》雜志社均作了專題報道。
瑤族藥浴
在從江縣瑤族村寨,每當農活勞累、身體不適或有賓客臨門時,主人家都會煮一大鍋藥水倒入大浴桶中供大家浴用,以此健身潔體或消災治病,這就是瑤族藥浴。藥浴一直伴隨著瑤族人民走過一代又一代,是瑤族同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瑤族是一種喜潔好涼的民族,他們長期居住在山高多水的山區。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由于山高路陡,交通閉塞,人們的治病健身只能靠與之朝夕同存的山草藤木。經過幾千年的采用與實踐,瑤族先民們逐漸掌握山上一草一木的性能和藥效,并配成由追楓傘、半邊楓、九龍藤、血藤、節節草等20多種中草藥的藥浴配方,人浴之,能消除疲勞、醫治百病。藥浴健身的方式主要是當人體浸泡于藥浴時,藥汁通過人體的毛細血管傳遍全身,以達到舒筋活血和治病的目的。按照當地瑤族的風俗,采藥、洗浴是有一定規定的。采藥:以“消災”日為準,采回藥后要洗凈、切碎,再放入大鐵鍋中煮出藥味方可。洗浴的順序是:家中有客時,先客后主,家中無客時,則按先男后女、先老后幼的順序洗浴。在瑤族村寨,人們認為藥浴是健身的根本保證。常藥浴,可治療百病,特別是風濕和婦科病,據說產婦洗后三天可挑水打柴。無病者藥浴亦能消除疲勞、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