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 |
羊卓雍措(YamdrokTso),有的人簡稱羊湖(并非藏北的羊湖),藏語意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為“上面的珊瑚湖”。
西藏民俗第一村位于林芝縣八一鎮公眾村,318國道旁,距八一鎮1.5公里,海拔2900米,占地40畝。2006年12月開始對外營業,現已打造成為一個集特色藏餐、休閑、娛樂、體驗為一體的多功能藏域文化民俗村。2013年7月,在林芝縣政府的引入下,廣東省旅游集團—廣東中旅重組控股了西藏民俗第一村,舉力將此項目打造成為林芝地區藏域文化旅游的第一品牌。
青藏鐵路被譽為“天路”,起于青海省西寧市,途經格爾木市、昆侖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進入西藏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拉薩。 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里,是重要的進藏路線,被譽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2013年9月入選“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八角街位于古城拉薩的中心,是拉薩本來面目保留得最完整的街道。它是拉薩的宗教、經濟、文化、民族手工藝乃至西藏的風土人情的集結地,也是旅行者到拉薩必去之地。“八角街”呈圓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時鐘,輝煌壯麗的大昭寺就是鐘軸。八角街并非以街道形狀定名,而是藏語“帕廓”的音譯,意思是圍繞大昭寺(建于七世紀中葉)的街道。按西藏佛教徒的說法,以大昭寺為中心繞一周稱為“轉經”,以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的釋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還是藏傳佛教信徒轉經的最主要的線路,每天都有磕著三步等身長頭的人來到這里。他們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在光滑發亮的石塊道上投下了一道道長長短短的影子。八角街的準確概念不只是一個環形街道,而是圍繞在大昭寺周圍的那一整片舊式的、有著濃郁藏族生活氣息的街區。站在布達拉宮頂上向拉薩全城俯瞰,整個拉薩市區到處是一片片掩映在綠樹中的新式樓房,唯八角街一帶飄揚著經幡,蕩漾著桑煙。 中文名稱 八廓街 地理位置 拉薩
直貢梯寺有著全藏最有名的天葬臺。世界上最著名的兩個天葬臺一個是印度的斯哇采天葬臺,另一個就是直貢寺天葬臺。直貢梯寺背側的山上就是直貢壇城。傳說,經過直貢寺活佛灌頂的人,死后靈魂可以出竅,進入三善趣境界,而不會下地獄。因而,許多人不遠千里送死者來此天葬。直貢梯寺是直貢噶舉派的中心寺院,位于拉薩以東墨竹工卡縣境內雪絨河邊,公元1179年直貢巴?仁欽白所建,立于懸崖峻嶺之間,非常壯觀。
哲蚌寺,坐落在拉薩市西郊約十公里的根培烏孜山南坡的坳里,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創建。解放前該寺僧眾超過一萬人,擁有141個莊園與540多個牧場,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整個寺院規模宏大,鱗次櫛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鋪滿山坡,遠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是藏語,直譯為“雪白的大米高高堆聚”,簡譯為“米聚”,象征繁榮,藏文全稱意為“吉祥積米十方尊勝洲”,它是格魯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1962年,哲蚌寺列為西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達孜縣境內。7世紀中葉,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為王妃蒙薩赤姜倡建。在耶爾巴的懸崖峭壁之間,據傳共有108座山洞,是著名高僧修禪之處。8世紀中葉,贊普赤松德贊倡興佛教,從印度請來蓮花生大師弘揚佛法,大師曾來此地修煉,至今密法洞猶存。距蓮花生大師修法洞不遠處,原有一間鐘房,內懸銅鐘一口,鐘銘兩圈,回環,從文字形體筆勢來看,應為吐蕃時期文物。今鐘已下落不明。11世紀,古印度高僧阿底峽曾在這里著書立說和講經,此處有他的故居和修法洞。
在拉薩市北郊。因初建時僅有四個喇嘛,故寺名“扎希工巴”(意為四喇嘛寺)。又因寺后有一座山形似大象,故又名“郎欽日”(大象山)。山下有一廣場,是去天葬臺必經之地。按藏俗天葬時要請喇嘛為死者念經超度,但附近沒有寺廟,于是在清乾隆年間,色拉寺喇嘛甲央穆郎在這里創建了一座二層建筑的小廟。廟前有一廣場名“扎希唐”,為藏清兵操練的校場,附近便是營房,故清兵來該寺燒香求神者甚多
色拉寺全稱“色拉大乘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色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拉薩北郊3千米處的色拉烏孜山麓。明永樂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絳欽卻杰興建,成于宣德九年(1434)。后絳欽卻杰應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將欽賜經像等珍藏于寺內,至今仍存。寺內有結巴、麥巴、阿巴三札倉(經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規模略次于哲蚌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