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 |
南涅水石刻造像在沁縣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即舊漢縣治)。1959年在一處古寺遺址中出土,共計1100余塊,為稀有之物。據石刻題記,系北魏水平三年至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歷代積累的民間石雕藝術作品。造像多為平面正方形和錐形。
道教宮觀。在山西平順縣城西北四十公里處的王曲村。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年(1163),明清時期曾有修葺與擴建。現存主要建筑有山門、正殿;正殿為三開間六架椽、單檐懸山頂,出檐深遠,屋頂平緩;山門三間,設有中柱一列,明間裝板門方形門簪四枚。該觀坐北面南,依山建造,東有青山,西有翠林,環境清幽,景色優美。
黃崖洞在山西省黎城縣境內,位于太行山脈的北端,海拔多在1500-2000米,地殼相對運動產生的巨大能量,把這里的硬紅石英砂巖、頁巖層組成的山岳切出道道峽谷,峭壁連綿數十公里,拔地而起,直沖云霄。這種獨特而壯觀的地貌,與舉世聞名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這里的山體和地形以及巖石的質地都比較適合攀巖運動。
位于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城北15公里處的樓則峪、石北、張村一帶,其動物化石屬三迭紀(開始于約2300萬年以前)二馬營統以中國肯氏獸類為主的動物群化石。另外,武鄉縣全境有新第三紀以三趾馬為主的哺乳類動物化石,在世界享有盛名。三趾馬是馬類進化中的一個分支,個體比現在的馬小,每蹄均有三趾,現已滅絕。樓則峪遺址如今為省級古脊椎動物化石保護單位。
大云院在山西平順縣城西北23公里龍耳山中。創建于五代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初名仙巖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建寺外七寶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間。
崇慶寺原位于新余縣城西門外百步許(即今新鋼總廠苗圃內)。隋朝大業(611年),邑人唐興舍宅為寺,名唐興寺。宋開寶(968-976年)間改為安和寺,太平興國五年(980年)賜“崇慶寺”額。因近龍泉,故稱龍泉山。元代中后期,崇慶寺進行了維修。詩人傅若金在他的兩首紀游詩中,盛贊新修的崇慶寺“紺柱明蛛網,青蓮映玉臺”、“半嶺晨飛錫,諸天晝夜花”的莊嚴妙景。
長治醫學院創建于1946年,其前身是晉冀魯豫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總院開辦的護士學校,是在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關懷下, 我國最早創建的醫學院校之一。歷經六十余年的滄桑砥礪、薪火傳承,現已形成以醫學專業為主,融工學、管理學、理學、文學、心理學為一體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醫學本科院校。
長治學院創辦于1958年,是教育部批準的由原晉東南師范專科學校改制升格的一所綜合性本科院校。學院位于全國十大魅力城市之一的上黨古城─長治市,占地400余畝,分南北兩校區,校舍建筑面積27萬多平方米。校園建筑布局有序,綠樹成蔭,呈現出清新、恬靜、文明、和諧的園林化環境。
長治市武鄉縣城東45公里處監漳鄉的長樂村,是抗戰時期我八路軍主力粉碎日寇對太行山根據地實行“九路圍攻”的主要戰場。1938年春天日軍調集重兵30OOO余人,由博愛、邯鄲、邢臺、石家莊、陽泉、榆次、太谷、沁縣、長治等地分九路對我晉東南地區革命根據地進行圍攻,妄圖在遼縣、武鄉、榆社一帶消滅我八路軍主力,摧毀我初創的太行抗日根據地。
北齊石刻造像位于武鄉縣城西北35公里處的北良候村,石刻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立體造像。石像高3.9米,腰圍2米,手長40厘米,背北面南,立于50厘米高的石雕蓮花座上。石像刻線明顯,披巾搭胸,細腰束帶。雕線棱角分明,刀法洗煉,在個體石像中甚為罕見,為我國古代石雕珍品。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